影片聚焦以色列历史上的悲剧事件:工党首相伊扎克·拉宾被一位年轻的右翼激进分子刺杀,目的在于破坏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和平进程。
1982年,导演在约旦河以西的屯垦区拍摄以巴冲突中的士兵、政治人物与平民,完成《战地日记》,从此流亡他乡。此后两地动荡依旧,35年后,他回访旧地,在这场超过一世纪的复杂冲突中,来回寻找一个乌托邦之梦。导演为2004 TIDF焦点影人。
On a tramway that connects several of Jerusalem's neighborhoods from East to West, a mosaic of people from different religious and ethnic backgrounds are brought together 译文(2): 在一条连接耶路撒冷东西部几个社区的电车轨道上,来自不同宗教和种族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
喜剧演员出身,现年五十二岁的汉娜以自然鲜活的手法,演绎戏中耶路撒冷女的士司机。她原本要开车往约旦的“自由区”(Free Zone)为丈夫领回欠债,途中却遇到因失恋而旅居耶路撒冷的美国女子妮坦莉宝雯(Natalie Portman)。结果两个女人展开了一段公路旅程。
2001年9月11日,震惊世界且影响深远的“9·11事件”爆发。双子塔岿然垮塌,似乎预示着一个黑暗时代的到来。在此之后,法国Studio Canal电影公司迅速做出反应,邀请了11名享誉海内外的导演和演员分别执导了每部时长为11分钟09秒01帧的短片,最终汇集成这部思想独特、尖锐深刻的短片集。在他们的镜头中,有的饱受战争、饥馑、灾害的人们感同身受发起了悼念;有的则或戏谑或愤怒或尖锐批判着美国的霸权主义;有的以寓言的形式解析着“圣战”的含义;有的则俯身聚焦小人物的生活琐事与喜怒哀乐。那改变世界的瞬间,震撼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