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可.摩尔(Michael Moore)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,这次他要「侵占」他国,在比美国福利优渥的领土上插旗示威,藉此展开一场奇特又讽刺的文化之旅。曾拍摄《罗杰与我》、《华氏911》,多次创下美国纪录片票房最高纪录的导演麦可.摩尔最新话题之作。 本纪录片已获芝加哥、汉普顿国际电影节观众票选奖,有望角逐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纪录片提名。
按照资本主义的理想化定义,在该社会体制下生活的人民可以自由自在的选择工作,并获得相应的报酬。但现实究竟如何?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际,美国的土地上无数人因为丧失赎回权而被银行赶出家园;有的商人则与司法系统勾结兴建感化院,通过监禁犯错的少年大殓其财;还有的企业偷偷为员工投保,并待其死后赚其巨额赔偿金;而当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之际,华尔街的银行则向政府请求高达7000亿美元的救济金,这笔钱的最终走向却无人得知。纪录片导演迈克·摩尔(Michael Moore)再次拿起摄像机,试图揭穿政客和商人剥削民众、暴
曾拍摄过《华氏911》的金棕榈得主迈克尔·摩尔将执导川普纪录片《华氏119》。片名取材于川普当选总统那天的日期——2016年11月9日。
一向作风犀利的美国纪录片导演迈克•摩尔(Michael Moore 饰)此次将矛头对准美国引以为豪的医疗保险体制,他采访了因无医保饱受伤病折磨的美国民众,揭露了美国医疗保健行业的黑幕,对美国负责药品审批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、负责监督医疗保健行业的国会议员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。通过大量个案以及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甚至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比,向观者展示了所谓完善的美国医疗保健行业当前存在的种种弊端。 本片荣获美国电影电视剪接师协会最佳纪录片剪辑奖、2008北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纪录片奖、2007芝加哥电影
一部记述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国情势的纪录片。美国因何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?为何乐于卷入战争?乔治布什的政策与9•11事件的爆发有何联系?而他和本•拉登之间关系怎样演变至宿敌?片中用真实的历史场景,从某个侧面提供了一种解读方式。 除了关注美国国内,镜头也对准了伊拉克战场。厌倦了战争的美国士兵、被耻笑的伊拉克俘虏、饱受战乱之苦的当地人民,人人都在这场战争遭受着不同的痛苦和煎熬。美军家中的善良母亲,准备去前线服役的热血青年,都对布什的政策、对伊拉克战争,开始沉重的思考。
这部记录片拍摄的起因是美国哥伦比亚中学的校园枪击事件。纪录片人摩尔着眼于大屠杀的背景、环境以及公众对这个事件反应,深入到美国暴力事件的本质,把枪支作为一种符号来探讨美国自由和自我毁灭之间的联系与矛盾。 摩尔通过与南方公园作者Matt Stone、美国枪支协会时任主席Charlton Heston和音乐人Marilyn Manson等人的互动,逐步揭示出科伦拜恩大屠杀发生和美国高暴力犯罪的根源。
罗斯(约翰·特拉沃尔塔 John Travolta 饰)是宾夕法尼亚电视台的一名天气预报员,爱慕虚荣的他贷款购置了豪宅与豪车,虽然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,但实际上,他在背地里背负着巨额的债务。罗斯还债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雪车的销售商,哪知道天不遂人愿,暖冬的来临让雪车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销路,眼看着每个月的账单像雪片一样的纷纷而来,罗斯只得求助于歪门邪道。 在脱衣舞夜总会老板吉吉(蒂姆·罗斯 Tim Roth 饰)的怂恿下,罗斯找到了主持乐透开奖的克里斯特(莉莎·库卓 Lisa Kudrow 饰),几人联
拥有欣赏奥逊·威尔斯上百幅私人画作的独家权限,导演Mark Cousins深入研究了这位传奇演员,导演奥逊威尔斯的视觉世界,来展现他不为人知的作为艺术家的一面—通过他的双眼,用他的手来素描,用他的笔刷来绘画。由Micheal Moore监制,《奥逊威尔斯的眼》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这位20世纪才华横溢的表演者的激情、政治观念和力量,同时也探索了,在威尔斯逝世三十多年后的今天,他的精神如何在Trump时代仍能引起共鸣。
曾以《罗杰与我》获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的导演迈克尔.穆尔进军剧情片的处女作,对美国的总统选举开了一个大玩笑。艾伦.阿尔达饰演平庸的美国总统,正在准备竞选连任。满肚子坏水的竞选顾问凯文.波拉克说服他发动对加拿大宣战,一方面摆平军火制造商的不满,另一方面也有了一个控制民心的议题。故事看似妙想天开,却表达了编导对美国军火商与政客之间微妙关系的一些锐利观察,可惜在电影处理的技巧上不够成熟流畅,显得空具有趣的点子却拍不出抓到痒处的讽刺性。胖子谐星约翰.坎迪饰演驻守在尼加拉大瀑布的超级爱国主义警察,是他去世前少数具有